龋病、牙周疾病是损害国人口腔健康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更是危害儿童、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*常见的口腔疾病。据调查,我国约有6~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,其中以患龋病者*多,人均有2颗以上的龋齿,牙周疾病的患病率高达80%。为此,我国从1989年开始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“全国爱牙日”。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“关注孕妇口腔保健”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维系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口腔健康包括牙齿清洁、无龋洞、无痛感、牙龈颜色正常、无出血现象。现代研究证明,牙病可以引发或加重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。因此,口腔健康不仅使人能充分地咀嚼,享受美味佳肴,更好地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,使人口齿清晰,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,自由地与人交流,增强自信,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,还能避免和减少“病灶感染”和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胃病、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。
人在一生中有两副牙齿。**副牙齿称为乳牙,共有20颗,于出生后6~7个月开始萌出,在两岁半左右长齐。第二副牙齿称为恒牙,共有32颗。**颗恒牙于6岁左右开始萌出,随后乳牙便按一定的顺序和年龄逐次脱落,然后相继被恒牙替换。除了第三磨牙以外,大约在13~14岁左右乳牙就可全部脱落,恒牙全部长齐。第三磨牙约在 17~21岁萌出。
据调查,我国约有6~7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,其中以患龋病为*多,人均有2颗以上龋齿,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%。实际情况说明,一方面国人尤其是学生的龋齿与牙周疾病的情况严重,并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。另一方面,我国口腔预防保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非常有限,各地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发展很不平衡,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****。为此,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和有关专家认识到,牙病的惟一出路是预防。
防治牙周疾病预防是关键
牙周疾病是指由于支持牙齿稳固的组织牙龈、牙周膜、牙槽骨受到损害,不能紧密地抱住牙齿,从而出现牙龈流血、溢脓、牙齿松动或移位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,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,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。
通常,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被诊断患有牙周疾病:①刷牙时或咬食物时牙龈出血(牙刷或食物上有血迹);②牙龈红肿、触碰时易出血,牙面有牙石;③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、咬物无力、牙根暴露;④有口臭,轻压牙龈可有脓溢出。通常,轻微的牙龈出血是早期牙龈炎的指征,此时不应停止刷牙而应用软毛保健牙刷认真地刷牙,一般都可以使牙龈出血得到控制。如果一周后还有牙龈出血的现象,就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。那么,该如何防治牙周疾病呢?
1.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--每6个月检查一次。
2.定期进行洁治(洗牙),一般可每年洗一次。
3.保持口腔清洁,坚持每天早、晚刷牙,并选用软毛保健牙刷,每次刷牙3分钟。
4.一旦出现牙周脓肿,可在牙龈处切开排脓,或配合抗菌药物,或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,以使急性炎症消退。
5.对较重的牙周疾病则需要拔除牙齿后以假牙修复,以避免出现关节炎、风湿热及肾炎等疾病。
6.要注意调节饮食,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(吸烟等),以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。
如何防治龋齿
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,病变初期在牙冠,如不及时治疗,病变继续发展,则形成龋洞,*终导致牙冠完全被破坏。通常,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,其发展的*终结果是牙齿丧失。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,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,甚至可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。此外,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导致关节炎、肾炎和多种眼病等。在临床上,根据牙齿被破坏的程度,可将龋齿分为浅龋、中龋和深龋:①浅龋:龋蚀破坏只局限在釉质,初期表现为釉质上有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,继而牙齿表面遭到破坏,一般没有自觉症状;②中龋: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,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,龋齿遇冷水、冷气或甜、酸食物会感到酸痛;③深龋:龋蚀破坏已达到牙本质深层,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,龋齿遇冷、热、酸、甜都有痛感,尤其对热更敏感。了解了龋齿的特性,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进行防治很重要:
1.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:*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,尽可能做到每次饭后都要漱口,早晚各刷牙一次。小儿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。3岁以上的幼儿则可以自己试着刷牙。
2.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糖的含量: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甜食的习惯,尤其是睡前,要注意儿童三餐的合理搭配,养成儿童多吃蔬菜、水果和富含钙、磷、维生素食物的习惯。此外,还要重视婴儿的母乳喂养。
3.增强牙齿的抗龋性: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,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的结构,以增强牙齿的抗龋性。目前被认为效果较好的氟化方法有:自来水氟化、学校饮水氟化、牙面涂氟、含氟牙膏刷牙、氟溶液漱口等。且任何氟化防龋方法,都只能用于水源无氟或低氟区,而在高氟区则